那阶段的品牌经营其实就是:
其一,每季开发一盘货。——产品开发。
其二,发展、邀请、组织汇集各地渠道召开招商会和订货会签约、订货。——品牌、产品和终端形象包装、推广,发展各地渠道商并提供营运支持等。
其三,组织生产、商品供应、——商品发货、补货等。
其四,终端装修、销售支持。——销售营运。
为了达到快速布局全国市场,快速分销商品的目的,那个时期品牌经营的重点为:
一是产品设计开发、产品生产组织。
二是不遗余力地进行品牌形象建设和推广。如编造品牌血统和品牌故事,或炒作新闻噱头,或请明星代言,或参加CHIC等博览会,然后通过各种媒体硬宣、软文轰炸,目的就是针对渠道和百货商场炒响品牌知名度、吸引渠道眼球,从而吸引各地客户加盟,多多亦善。
三是以拓展人员或招商人员为核心的招商和营运,不遗余力地发展各种渠道商加盟并分销商品。
有的企业除货品外仅提供店铺装修图纸,有的企业还会强调渠道商的订货、发货、补货、调拨等货品管理,有的企业还会协助渠道进行较专业的终端拓展、店铺择址、装修、陈列、人员培训等营运支持,较重视品牌运营能力、反应能力也即品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。
笔者将那些阶段的品牌经营归纳为:品牌经营=产品力+形象力+营运力,并强调品牌经营产品力、形象力和营运力三力合一的系统性和长期性。
但那些阶段的品牌经营更关注品牌总部产品整体的订货情况、退换货情况、库存率和毛利率,而对于各类渠道商的货品管理及赢利状况、单店的货品管理及赢利能力顾及不多。
那些阶段的品牌经营企业很容易市场竞争中出现经营重心的偏差,要么唯产品论,要么唯广告与渠道论、要么唯促销论,很容易在产品同质化、推广同质化、渠道同质化、促销同质化的竞争中急功近利、困惑和迷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