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,今年,已经是内衣视界•中国万里行的活动开展的第三个年头。按照往届惯例,活动由“中国内衣经销商财智峰会”论坛、全国优秀零售商评选颁奖盛典、新品发布暨厂商互动三大部分组成。与往届不同的是,除了财智峰会上行业专家的精彩报告、各大品牌惊艳的的新品展示以外,佛山云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“云采购”系统平台,将携数千款产品和全新的运营模式的倍受业界关注。
据国家统计公布,2015年1~12月限额以上服装鞋帽、针、纺织品类零售额为13484亿元,同比增长9.8%,从网上销售看,穿着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.4%。服装服饰类占网上销售总额的24.6%,是名符其实的“大户”。
近期记者采访了20多个商户,无一例外地说:“现在生意难做。”
他们比较一致的说法,随着电商、微商的“野蛮生长”,实体店客流量大幅减少,业绩和利润每况愈下,面对不断上涨的店铺租金,关店、转让的现象此起彼伏。不少实体店也尝试开展电商、微商业务,但受产品款式、成本和专业等因素的制约,大都无功而返。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上游生产厂商,库存居高不下,在内衣的主产地潮汕地区,不少数百人规模的工厂应声倒闭。
行业面临空前的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。
采访过程中,记者能体会到,他们都在迫切地找“生意怎么做”的答案。
服装生意难做,不能全怪购买力
针对“生意难做”的现状,沉浸在内衣行业二十年,“云采”项目的创始人之一陈木分析认为,从全行业来看,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可信的,纺织服装产销量确实有增长。以内衣为例,为了项目论证,前段时间在全国范围内不分性别年龄,随机做了5000份调查,大内衣(含内衣、内裤、保暖、袜子、家居服等八大类产品),过半在消费数量和支出总额都是增长在15%左右,三成增长在5%-10%之间,消费增长超过20%和不增长的大概各占一成,负增长不到100例,也就不到2%。
电商分流实体店客流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,线上销售处于无序竞争状态,品质良莠不齐,导致整个产业体系进入“内分泌紊乱”状态。归根结底,生意难做,是因为市场和产业都缺乏一个健康而强有力的主导力量。
以文胸为例,不同材质、不同工艺也能做出外观一模一样的产品,单凭眼看根本无法分别。但是肩带不一样,弹性系数有差异;面料不一样,摩察系数、透气性也不一样,穿着的舒适度会产生很大差异,还有看不见的染化料。不好的文胸对消费者造成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是整个行业买单。
这就是无序竞争的后果:消费者上当以后会对所有的产品都产生阴影。显然,对于专注做好产品,对消费者负责的厂商而言,背负了一个不公平的代价。
服装生意难做,很大程度是行业的无序竞争造成的,不能全怪购买力。